《河南日报·农村版》整版报道宜阳县脱贫攻坚事情“银河国际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3-03-04 02:17 作者:银河国际官网app下载
本文摘要:9月7日,《河南日报·农村版》第7版以“精准扶贫‘网格化’”为题,对我县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事情的好履历好做法,举行了深入报道。同时,该版整版报道了我县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一批优秀扶贫第一书记的典型事迹。现予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精准扶贫“网格化”宜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事情重点县,有15个贫困乡镇,88个贫困村1.53万户5.4万人,2016年脱贫27个村7949人。

银河国际官网app下载

9月7日,《河南日报·农村版》第7版以“精准扶贫‘网格化’”为题,对我县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事情的好履历好做法,举行了深入报道。同时,该版整版报道了我县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一批优秀扶贫第一书记的典型事迹。现予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精准扶贫“网格化”宜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事情重点县,有15个贫困乡镇,88个贫困村1.53万户5.4万人,2016年脱贫27个村7949人。该县凭据每个贫困村生长现状、工业基础、村情特点,驻足实际、充实调研,明确实施方案、细化任务节点、科学有序推进,真正做到以到村到户到人为焦点,形成条块联合、无缝对接的网格化精准扶贫。

强力实施贫困村“166”脱贫工程,“1”即:建设健全一套强有力的村级班子。“6大基础设施”即:建设一个设施完善的党群服务中心;一个高尺度的文体运动广场;一个尺度化卫生室;一套宁静的供排水系统;一条靓丽的村内门路;一套完善的保洁机制。“6大脱贫措施”即:建成一个主导工业;一个扶贫工业基地(示范园);一个扶贫理事会;一个爱心平台;一项孝心养老基金;一个光伏扶贫基地,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事情深入化、细致化、精准化开展。

“支部+基地+贫困户”。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全笼罩,组建353个党员志愿服务队,由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动员贫困户,提供就业或致富信息,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公司+基地+贫困户”。组织27家农业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建设种植养殖基地。河南民正牧业、新大牧业等接纳公司统一建设养殖小区的模式,实行“八统一”治理措施,与贫困户互赢互利。“公司+贫困户”。

以河南正茂农业、洛阳开泰农牧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对无劳动能力或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举行谋划性托管帮扶。按贫困户贷款、政府贴息、公司担保并统一谋划治理、年度分红的模式运作。

“谋划大户+贫困户”。围绕工业结构调整,选择具有带贫能力、社会责任心强、谋划状况好的308家种养大户与贫困户建设利益联络机制,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给予种养大户补助和增加贷款信用额度支持。“相助互助社+贫困户”。

在各乡镇、贫困村组建农民专业相助互助社613家,全县有1700余户贫困户加入439家相助社,户均年增收1.5万元。“帮扶单元+贫困户”。中央、省、市、县215家帮扶单元围绕宜阳工业生长,为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全力提供在技术培训、信息、贫困人员就业、农产物销售等方面的帮扶,确保贫困群众多种方式脱贫。转移就业脱贫。

接纳三种模式,经心组织贫困群众走上短平稳的就业岗位: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摆设2365名贫困群众从事护林、市政绿化、公路养护等事情;组织400名贫困群众到好射手体育工业公司、汉山文化工业园等公司就业;依托至尚工业园泳衣泳帽加工、艾草加工等,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互联网+”脱贫。

依托阿里巴巴团体宜阳农村淘宝项目,在全县88个贫困村建设村级服务站,把贫困村、贫困户家中的土特产销往全国。贫困户自主创业。

接纳免费技术培训、到户资金扶持、贴息小额贷款、创业贷款支持、提供销售渠道等措施,引导贫困群众实施到户增收、科技扶贫等项目37个。中国诚通团体驻宜阳县沙坡村第一书记陈红军:党建引领抓工业扶贫2015年8月,陈红军担任中国诚通团体定点扶贫县宜阳县樊村镇沙坡村第一书记。

沙坡村地处煤矿采空区,全村413户1721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378人。由于海拔高土层薄,十年九旱,村里老人说打从记事起,就知道缺水的苦。陈红军赴任第一书记的头把火先瞄准了村里的头号难题——吃水。

2016年10月,他协调诚通团体出资54万余元为村里打机井。樊村镇党委、镇政府努力协调电力、机械,打井工程队昼夜不停,村干部、村民全员上阵。腊月二十八,深达550米深井打成,配套水塔建成投用,满足了全村人的生活饮水。

“老黎民光有水吃不中,还得有钱花。”陈红军思量到花椒树好栽易活,适合山村大面积生长,他和村“两委”成员四处筹措资金,加上诚通团体专项扶贫资金23.8万元,引进了大红袍花椒。

现在,包罗47户贫困户在内的沙坡村已种植1800亩花椒,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并一气呵成组建了花椒种植农民互助社。预计花椒效果后,可实现每年人均增收4000~8000元。花椒工业收益好但周期长,效果前这三年,村里靠啥脱贫致富?一次偶然时机,陈红军看到肉鸽养殖契合沙坡村的实际情况,他立即向团体申请扶贫资金100万元,接纳“龙头企业+互助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建成两个尺度化鸽棚,饲养4500对肉鸽,能为47户贫困户带来户均4000~1万元的收益。

两年来,陈红军向诚通团体党委、向贫困群众交上了一份满足的答卷:使用扶贫资金476.1万元,实施扶贫项目7个,买通了“幸福井”,种好了“致富林”,吃水难、致富难“两浩劫”迎刃而解。通过“党建+扶贫”事情模式的系统推进,沙坡村下层党建事情获得显着提升,工业扶贫取得显着成效。“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的。

”陈红军说,沙坡村将进一步扩大种植和养殖工业规模,努力生长村办企业,通过互助社及电商的形式举行统一销售,领导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洛阳理工学院驻宜阳县五岳沟村第一书记李玉林:双脚接地气心为黎民系当高校事情者来到农村下层一线、当富厚的理论知识遇到扶贫实践……驻村第一书记、洛阳理工学院后勤处副处长李玉林明确,面临这一系列问题,只有想得透彻才气干得顺利。依靠充实的理论支持,在李玉林的领导下,宜阳县韩城镇五岳沟村开始生长大棚蔬菜。

银河国际官网app下载

随着不停地生长,这里的穷根儿正在被薅起……2015年8月底,李玉林通过一个月的细致走访,全村80户贫困户的情况他都烂熟于心。“要想真正解决贫穷,不仅要解放思想,还要将一些想法酿成现实。”李玉林说,“这样才不会成为空谈。

”李玉林和村“两委”班子、贫困户代表经由重复论证,最终决议种植大棚蔬菜。随后,他便逐户做通群众思想事情,让村民认识到生长特色高效农业的利益,充实调动起努力性。前期事情做通后,接着确定种植户、开建大棚、开掘水井,每一项事情他都亲自上手干。

几个月下来,李玉林累瘦了、晒黑了,黝黑的皮肤,皱巴着卷起的裤脚,沾满灰尘看不清颜色的鞋子,和在地头劳作的农民没啥区别。蔬菜大棚终于建了起来,35个大棚里一片郁郁葱葱。

为给蔬菜打开销售渠道,李玉林建议把村里的蔬菜销售给洛阳理工学院的餐厅,获得学校向导的鼎力大举支持。现在,五岳沟村的优质蔬菜全部销售到洛阳理工学院,村民年收入达一百多万元。

2016年5月5日至6日,省委书记谢伏瞻在洛阳调研,当来到五岳沟村得知村里正努力生长特色农业并找到销路时,谢伏瞻表现:“帮扶单元只要肯动头脑、带着情感来扶贫,就一定能够找到好的扶贫措施。”“和此外第一书记相比,我还差很远呢。”李玉林说,“下一步,把现在的阳光大棚举行升级革新,再生长点儿其他工业,争取把这儿的穷根儿薅得干洁净净!”“李玉林驻村后,干的实事真不少,大伙思路捋顺了,心里敞亮了,都铆足劲儿要把穷根儿彻底薅了。”村党支部书记李优江感动地说。

一分耕作,一分收获。李玉林获得了2016年“河南省优秀党员”荣誉称呼,并作为14名代表之一上台领奖,接受了省委主要向导的表彰。洛阳市委宣传部驻宜阳县龙王村第一书记张宏波:“泥腿子书记”办实事2015年10月,48岁的张宏波受洛阳市委宣传部委派到宜阳县香鹿山镇龙王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龙王村地处洛河北岸,背靠锦屏山,有750户人家2850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5户149人。“要想让群众真正信任,必须实事求是办实事。”在队伍里磨炼了26年的张宏波,深知第一书记的责任。

依岭而建的龙王村,2750余亩耕地多为贫瘠的丘陵坡地,仅有的两条土路,是村民们去地里耕作的必经之路。为了修路和修渠,张宏波多次跑市、县等有关部门争取支持,用三个月时间争取资金一百多万元,完成了4.3公里生产门路硬化和1.5公里的防洪渠修建。为能让贫困户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引进洛阳市中厚弘责任有限公司到村里建起水泥制品厂,流转土地35.77亩,受益群众56户,其中5户贫困户。同时,努力资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生长种植、养殖业,其中4户贫困户通过养猪、养羊和种蘑菇,一年就摘掉了贫困帽子。

贫困人员想外出务工,但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为解决这个问题,张宏波与镇、村干部一起努力协调洛阳富隆特体育工业有限公司到村建厂,摆设本村50多名妇女就业,还吸引了邻村的30多名妇女前来就业。随后,张宏波又多次和祥龙渔业商议,接纳“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动员了18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为让贫困户获得更多的实惠,张宏波争取资金37万元建了一个养牛场,协调有关部门使用小学楼顶和村委楼顶安装光伏发电,并网发电后能解决20多户脱贫问题。两年时间里,张宏波先后争取资金20万元,修建完善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又协调建设了农民书屋,搭建了网络信息平台,建起“龙王村社区书画院”。今年,张宏波又争取资金20万元,革新了村小学旧教学楼,建成一个少年多功效运动中心,满足小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俺们的张书记没一点架子,干的都是实事!”提起张宏波,村里的群众都竖起了大拇指,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书记”。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驻宜阳县宋村第一书记李磊:用心为黎民谋福祉宜阳县樊村镇宋村辖8个自然村,共有736户315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323人。2015年9月,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选派司法警员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李磊到宋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吃水是困扰宋村村民多年的难题。李磊在走访中发现,村民惜水如金,买的水要洗脸、淘菜、洗衣、喂牲口,多次使用。

“村里原来的水井建于20世纪,近年水位下降,拖累了群众生发生活。”李磊说,解决吃水难刻不容缓。经协调,洛阳市中院很快筹集到20万元资金,开建了新的饮水工程。

2016年7月,新的水井打好了,井水流进了群众家中。随后,李磊又争取水利部门的支持,给村里新打机井两眼,全村的吃水难问题迎刃而解,彻底解决村民吃水难题。

之后,李磊通过扶贫资金政策支持,新修户户通水泥路4.5公里;协调资金100万元新建小学操场一个;争取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集村部、文化广场、技术培训学校于一体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平菇种植不受土质影响,造就菌种所需的玉米芯、木料等在宋村随处可见,而且平菇种植技术推广相对容易,能在最短时间内普及,实现连续‘造血’功效。”李磊说,贫困村脱贫必须依靠工业。他带着村“两委”成员多次外出招商,终于感动了洛阳梓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卖力人,企业发挥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联合宋村玉米芯、秸秆、木料等原质料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双方计划配合建设食用菌菌种生产加工基地。

为保证食用菌销路,洛阳市中院曲海滨院长多次与盛德美等大型超市举行相同联系,资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该项目自2016年10月份实施以来,洛阳梓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累计投入资金100万元,流转土地近30亩,栽培平菇8万袋,培训农户120余人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安置了80名贫困人员就业,2016年为村民增收20多万元。

现在,总投资约1300万元食用菌菌棒生产基地在该村已开工建设。宜阳县政府办驻三岔沟村第一书记冀勇:一份答应一份责任我答应:我是三岔沟村的一员,我会全力把党的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好,真心实意为您服务,愿意面临面与您交流……”这是宜阳县上观乡三岔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冀勇《给三岔沟村父老乡亲的一封公然信》的一部门。2015年10月,宜阳县政府办信息中心主任冀勇到三岔沟村担任第一书记。

三岔沟村有21个自然村,冀勇到村后,天天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山路很崎岖,贫困户又住得很散,走访一户也要花半个钟头。一个多月时间,他跑遍了37户贫困户。他说:“我的想法就是快点为贫困户想法子、找路子,资助贫困户尽早脱贫。

”三岔沟村党群运动中心原有5间平房,修建面积仅有80平方米。针对此,冀勇协调对口帮扶单元宜阳县城投公司出资12万元,实施了党群中心改扩建工程。

同时,协调县政府办出资2.8万元,配备了办公众具和办公用品。由于该村地处深山区,群众居住相对疏散,村组门路缺乏。停止2017年8月,冀勇争取各种资金195万余元,硬化了红涧、水磨沟、三岔沟、冯家庄等自然村入村门路共计8.6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脱贫攻坚工业是关键。

冀勇带着村“两委”成员,使用增收到户项目资金20万元和群众自愿出资的3万元,把汉能光伏发电项目“跑”进村里来,2016年12月31日建成后并网发电,动员了31户贫困户户年增收800元。同时,他动员群众使用山区优势生长种植业。种植中草药1050亩,亩产值可达8000元;种植水蜜桃150亩,亩产值2.4万元;使用豫新种植农民专业互助社生长花生加工项目,动员贫困户27户,每户年增收1000元。

“今年,我村拟计划投资50万元,实施香菇种植项目。贫困户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用度全免;在县级医院住院只出起付线用度以及大病医疗补助。

有学生的贫困户享受到了教育补助;残疾人享受到了残疾补助或生活照顾护士费;五保、低保尺度等将逐步提高……”这也是冀勇《给三岔沟村父老乡亲的一封公然信》的一部门。宜阳县科技局驻前村第一书记谷志飞:“党建+科技”助力扶贫“俺的四棚芹菜苗长势可好,这多亏了谷书记编的这本书。”在宜阳县董王庄乡前村贫困户梅俊章的蔬菜大棚里,他手里的《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汇编》已经被翻得卷边,每一页上都有用笔划出来的重点。

银河国际官网app下载

这本书是宜阳县科技局派驻到前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谷志飞为群众编写的。前村有8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583户24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704人。

谷志飞驻村后,发现村民对村干部的情绪很大,不信任。他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村干部的精神振作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继承作为。

通过调研,谷志飞把素质提升、科技推广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他组织村里的致富能手到陕西宝鸡、河南农大、洛阳林校、南阳政法学院举行培训;从省科技期刊传媒团体为前村选购“农业科普实用技术”书籍500套;联系了省“三区”科技人才计划中的种植、畜牧等省市专家20名,将专家的信息制作成技术咨询联络卡,发放到全村。同时,谷志飞努力引导全村生长工业脱贫。

生长服装加工,通过“公司+基地+妇女”的生长路径,推行多种模式的来料加工。现在,该村现有来料加工点6个,已解决32名贫困妇女的就业;生长蔬菜种植,该村已建成大棚18个,每亩大棚年收入两万元左右,解决15户贫困户脱贫;生长养殖业,通过龙头培育、工业推广、技术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全村已有26户贫困户在生长畜牧养殖业,其中新建7户养殖大户;生长林果业,同漯河尚长河果业有限公司和宜阳尚怡种植互助社互助,种植“金果”梨和“猪皮”柿子,已生长梨40亩和柿子200亩,让30户贫困户脱贫。在此基础上,谷志飞使用前村的历史文化鼎力大举生长旅游业。

在谷志飞的努力下,洛阳蝶变创意公司决议投资该村的乡村旅游项目,以梅家沟、坡脑自然村为基础,打造艺术乡村,可动员6个自然村的群众脱贫致富。宜阳县统计局驻朱家沟村第一书记程玉国:用心扶贫见成效2016年6月,宜阳县统计局委派程玉国到韩城镇朱家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初到朱家沟,程玉国发现,小村虽然地处山区,可门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已改善,山上有千亩花椒,沟里有水田,还建了几十个大棚。深入走访后,他发现了问题:村里干群不贴心、群众信任度低,村“两委”想干啥,群众偏偏对着不让干。程玉国从矛盾最集中的第一村民组入手。

一组群众门前的自来水管道老化,村民吃水用水未便,于是,程玉国争取来吃水配套工程资金。工程开工后,他一脸汗水两袖灰,天天守在工地上。

一组群众被他扑下身子办实事的精神感动,带头支持村里的事情。在此基础上,他领导村“两委”严格根据“四议两公然”事情法开展事情,一切事情都公然、透明。为更好地开展事情,让群众相识村“两委”的想法和做法,程玉国组织召开了全村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选出了13个妇女执委,又组建了村暮年理事会。

通过村妇联会和暮年理事会的相同,群众与干部的关系融洽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也高涨了。程玉国家看到贫困户朱旭良一家三口挤在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破窑洞里后,他立刻发动家人、亲朋挚友,还四处联系爱心协会、企业,最终申请危房革新项目资金、筹集善款3万元,为朱旭良建成新房四间;当看到贫困户朱百坡的母亲和朱胡要恒久偏瘫,生活不能自理时,程玉国协调有关部门为他们做了残疾证升级判定和60岁失能老人判定,让他们可以享受相关补助。在程玉国的办公室门前,一块自制的牌子特别显眼:“脱贫扎根朱家沟,附首甘为孺子牛。我是程玉国,我的手机24小时为您开机!”村里没有团体收入,拿什么来支撑公益事业生长?经由考察论证,程玉国与村“两委”班子决议使用村里运粮河闲置滩地生长养鹅项目,由村里致富能人先期投资开办养鹅场,再以村里申报项目资金参股生长,盈利部门上缴村团体,用于公益事业生长。

“驻村一年,我以为自己就是朱家沟人。”程玉国说,群众经常在我门口放黄瓜、西红柿、熟鸡蛋,让我感动之余越发坚定信心,要更用心去领导群众脱贫致富。(泉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文关键词:银河国际官网app下载,《,河南日报·农村版,》,整版,报道,宜阳县

本文来源:银河国际官网app下载-www.wychedai.com